富貴人生網站 免費結緣書 內心的對話(一) 教育篇 ○九、 許多夫妻為了要工作謀生、或因未婚生子無法照顧、父母親不願照顧、或喪偶或雙亡、祖父母強勢要照顧孫子女…等。將子女託養在褓姆、安親班、幼稚園或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、親友…等處照護,導致許多孩子有行為偏差的後遺症。 情 緒:眼看許多孩子的生活習慣、思維模式、觀念、行為的偏差,令人感到憂心。 現象剖析: 一、委託照顧原因 1. 父母為了生計,不得已必須外出工作。 2. 照顧小孩非常辛苦,父母親不願意承擔教養子女的責任。 3. 父母親對工作狂熱,喜歡追求事業成就感,忽略經營家庭親子關係,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。 4. 祖父母喜歡含飴弄孫,執意要親自照顧孫子女。 5. 父母親離異或身故,無法照顧。 6. 怨恨配偶、未婚生子或再婚、或被脅迫生下的子女…等因素而棄養子女。 二、受託對象 ●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、親友: 1. 祖父母若寵愛孫子,或體力無法負荷時,大多會採放任的管教方式。 2. 因社會環境的變遷,祖父母、外祖父母與孫子女的年齡差距約半個世紀(50歲),可能會因此導致溝通的障礙。 3. 在託養過程中,若父母見子女的態度、想法及行為不如己意,反而會責怪祖父母管教不當,讓祖父母覺得吃力又不討好,會很傷心又委屈。 4. 教養孩子需要時間和體力,子女要體諒父母親已年邁,不應讓他們再為孫子女勞心又勞力,這也是最基本的孝道。 5. 祖父母也不需為了想要含貽弄孫,執意要親自帶孫子,應該鼓勵子女自己親自扶養,讓他們自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。即使不同住,也可請子女時常帶孫子女回家探望。 6. 祖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涯規劃,或學習才藝、或將這一生豐富的專業、經驗,去參與社會公益,奉獻、利益更多的人,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充實、更有意義,為人子女者,要多支持和鼓勵。 ●褓姆、安親班、幼稚園: 1. 因褓姆的水平不一,會用他自己的方式教養孩子,若日夜都託養在褓姆家,更是剝奪了親情的培養和互動。 2. 安親班、幼稚園畢竟是採團體的教導,怎樣也無法代替父母的角色和家庭的功能。 3. 父母會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,也不管孩子的性向和意願,一味地安排許多才藝或專業課程,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。 ●教養院、育幼院、孤兒院 1. 這些來自破碎家庭、被拋棄或不完整家庭的孩子,能有善心的教養院、育幼院、孤兒院的照顧、收養,也實屬難得。 2. 孩子懂事後,對於自己的遭遇,心中必定會有或多或少的疑惑或不滿,造成管教上的困難度。 3. 再好的收養、照顧也很難彌補孩子心中的缺憾,甚至有些還會怨恨父母,為人父母者,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。 三、教養不當造成的後果 1. 保護型:缺乏自主能力、缺乏責任感、抗壓力低。 2. 放任型:缺乏自制力、主觀任性又自我、無法遵守團體規範。 3. 依賴型:容易感到孤獨、優柔寡斷,不安全感。 4. 驕縱型:愛出風頭、喜歡主導他人、不認輸,看似早熟、懂事、獨立。但事實上可能是虛偽、耍詐及推托責任的表相。 5. 自卑型:嫉妒、不輕易相信別人、缺乏自信、不願嘗試去做做看就放棄。 6. 其他:因童年特殊的成長背景,導致異於常人的戀父、戀母情結、長大後害怕面對婚姻。 四、正確的教養觀念及做法 1. 面對脆弱的婚姻、複雜的社會因素,這一代的父母要更有愛心、耐心、細心、關心在子女身上去多付出,讓子女能在健全的家庭中成長。 2. 教育應該從胎教開始,一定要有良好的夫妻關係、和諧的家庭、寬闊的胸襟、良善的心境。多誦經、念佛,更能增加孩子的智慧和福德。 3. 教養子女是父母責無旁貸的責任,孩子的童年無法回頭,若錯過這些黃金時期,造成日後孩子行為的偏差時,即使後悔、想補救都來不及了。 4. 父母的愛是他人無法取代的,倘若無法避免須將孩子託養時,一定要和受託人多溝通管教的方式、再忙也要抽空陪伴、和孩子的褓姆及老師經常保持連繫、多參與他們的活動。 5. 再婚者,若有異父、母孩子的成員,雙方更應該注意,要做到公平的對待。別讓孩子因爭寵而演變出敏感、妒嫉、排斥新父、母或異父母的子女…等行為。 6. 若父母過度投入工作,易造成身心疲憊,對於經營家庭、照顧小孩很容易失去耐心,故要適度調整工作,增加親子相聚的機會。 7. 父母不要以為只要有人照顧、或給子女充裕的物質需求,就算盡了責任。要體認金錢並非萬能,親情是無法用金錢取代的。 8. 男女雙方交往不應兒戲,成立家庭後更要有責任感。絕不能因為個人的自私、任性,而造成家庭破裂、讓無辜的子女受害。 9. 為人子女者,不管是在什麼環境下成長、由誰教養長大,都應該感念父母十月懷胎的生育之恩,一定要盡孝、養的責任,同時也要對所有曾經養育、幫助過我們的人、教導我們的師長及國家、社會心存感恩。 返回